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
郭丽华
设计理念
课堂以“导、学、练”为核心要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其课堂形式是以游戏、生活情境导出问题、导入新课,达到激趣煽情、明确主题的目的;以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点拨方式展开探究,解开疑惑;以紧扣教学目标的练习检测学习效果、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知识、以具有拓展性、延伸性的问题或练习将探究学习引向延伸。在教学活动中,我坚持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数学课堂成为活动的课堂、思维的课堂。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80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认识了简单的路线,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此课的学习安排在第二学段,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今后学习坐标、一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是一节探索活动课。
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确定位置的问题,四年级学生对这一类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但是,在表示方式都是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来表达,探寻统一、正确的方法表示位置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做操要按顺序排队;看电影时找座位;开家长会时,将自己的座位信息告诉家长,方便家长找到座位等都要有正确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因此,教学确定位置这节内容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后期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方法储备。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让学生经历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快乐地学习数学。
教学具
作业纸一张、练习纸一张、课件。
教学设计
课前游戏
师:以教师即观察者的角度为准,从我左手边起,最左边的这一竖排为第1组,依次第2组,……8组,请同学们记住自己是第几组的。我们来做个游戏。
请第2组的同学招招手;请第4组的同学站起来;请第7组的同学笑一笑。
一、情景铺垫---激发兴趣
1、猜一猜。
师:同学们喜欢玩猜猜看的游戏吗?(喜欢),不过玩游戏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这个要求谁听的认真做的到位,接下来的活动就先叫你参加。
师:要求是等一会你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在班里的好朋友时,不要大声的喊出,你可以给大家提供信息让同学们去猜。(屏幕展示)
生1:第3组第4个(大家猜)
生2:第4组第3个(大家猜)
生3:第2组第3个(大家猜)
2、揭示课题
师:说一说你怎样这么快就猜出来的?
生:我先看他是第几组的,再看它是第几个
师:你的方法真好。看来同学猜的时候都是先横着数,确定是第几组,再竖着数,确定是第几个。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用这两个信息确定位置。(师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用学生们熟悉的同学照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引到课堂中来,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信息,让学生猜,提高学生们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从身到心都走进课堂。学生也在猜一猜的游戏中悟出确定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二、引出数对---把你的位置记下来
1、师:你能用这两个信息说一说你自己和好朋友现在的位置吗?
(找3个学生说一说,再找一个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好朋友的位置的。)
2、师:请第X组的同学起立,请这组同学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依次介绍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记录。
(同学们会在记录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记录方式的繁琐。)
3、师:你们觉得有没有比这种更简便的记录方式?(生:有)
师:的确有,你想不想知道?(生:想知道)
师:想知道怎么做?(生:听老师讲)
师:你肯定是一个乖孩子,非常听老师话的乖孩子。
师:愿意听老师讲没有错,不过我们更应该自己想,试着创造一种,集合所有同学智慧甚至能创造更多种,说不定我们创造的比数学家想到的更简便,有没有信心?(生:有)
师:声音这么小,信心在哪儿啊?有没有信心?(生:有)
师:这次老师相信你们,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用第3组第2个为例,创造出比它更简便的记录方式, 4人小组展开讨论活动,活动要求:(大屏幕上展示活动要求)
1、创造的简便记录方式要即简便,还能让大家马上看懂。
2、独立思考,创造出简便的记录方式用记号笔写在纸上,一张纸写一种。
3、组内汇总创造的简便记录方式 ,并讨论创造出更多的简便记录方式。
呈现各种写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哪些不简便的让学生说出来,哪些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也让学生说出来。记录方法不一样交流起来不方便,统一记录的方式很重要。
4、介绍数对,从学生中类似与“3 2”的这种写法开始说明:用这两个数字就可以清楚明了地表示某个具体的位置,这两个数字是一对数,通常在这两个数字的外面加上“()”,中间用“,”隔开,我们把这种记录方式叫做“数对”。
例如:(3,2) 读作:数对(3,2)
另外,把黑板上板书的其余两个也用数对表示出来,让大家在再读一读。
5、师:请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写在练习纸上。(找3个学生汇报,再找一个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好朋友的位置的)。
6、师:请第X组的同学起立,老师这组同学用数对依次介绍自己的位置,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记录。
(7,1)(7,2)(7,3)(7,4)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都在第7组,
生2:都有“7”,“7”是数对中前面的那个数字,表示第7组。
师:老师给出五个不同的数对,是谁请起来。
(1,2)(2,2)(3,2)(4,2)(5,2)
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都在第二排,(他们都是第二个)
生2:都有“2”,“2”在数对中是后面的那个数字,表示第几个。
师:我们来找找还有哪些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时,后面的数字也是“2”。
师:老师给出的数对,站起的同学都是第2个,看老师多了不起,谁愿意挑战一下老师,你也说几个数对,让站起来的同学组数相同,或者个数相同?
生:(4,1)(4,2)(4,3)(4,4)
师:说的又对又快,你真了不起!
生:(1,3)(2,3)(3,3)(4,3)(5,3)(6,3)(7,5)(8,3)(9,3)(10,3)
师:一下子说出这么多数对,相当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位置,给了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经历了知识的从无到有,从个性化到规范统一的形成过程,然后在学生自己的比较辨析中,水到渠成地引出新知。】
三、运用数对---解决问题
1、动漫教室
师:现在你能用我们刚学会的数对来表示你喜欢动漫明星的位置吗?
师:看,图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老师用线来表示第几组和第几个,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
师:用数对表示出你喜欢动漫明星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
小组活动,一人说,一人猜。
师: 对比(3,2)与(2,3),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3,2)表示的是第3组第2个,(2,3)表示的是第2组第3个。
2、动漫操场
师:下课了,我们去动漫操场和动漫明星一起找找他们的位置吧?谁能说一说这些横着的数字和数着的数字表示什么?让孩子们根据数对在点子图中找位置。
师:数对(4, )表示的位置在哪里?你能找到吗?
生:不能,这个数对只有1个信息没有办法确定位置,确定位置需要2个信息。
师 :数对(2,2),这两个数字都是2,意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第一个4表示第4组,第二个4表示第4个。
播放数对(3,0)的录音,重点介绍数对(3,0)表示的位置在哪里!
3、游乐场
师:接下来我们和动漫明星一起去游乐场看一看。
请大家帮它们介绍一下游乐场各景点的位置。(作业纸上完成)
全部交流汇报,重点讲大门的位置(0,0)
师:小灰灰的位置是(4,2),它要到溜冰场,该怎么去呢?
请画出路线图。(作业纸上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突出趣味性与层次性,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第几组、第几个和数对含义的认识,同时又促使学生理解“一个位置、一个点、一个数对”三者的对应。】
四、知识链接
师:数对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应用,比如,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叫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比如北京位于北纬40度, 东经116度。其实数对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它用处呢?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师展示几种。
【设计意图:结合数对介绍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数对知识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思考引向深处。】
五、总结提高
师: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
确定位置
第3组 第2个
(3 ,2)
设计思路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营造轻松和谐氛围
本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活动情境,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同时也因学生记录时感受到第几组第几个这种方式的繁琐,让学生产生需要简便的需要,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通过这一小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确定位置的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遵循认知规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亲身体会到慢慢引导深化相结合,运用层层递进的设计,为学生准确揭示数对构成、含义及其优越性。这其中经历了三次“数学化”过程。首先,让学生动脑找到简单的记录方法,主动参与,并大胆提出猜想,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实现了第一次“数学化”。;其次,从班级的学生“座位”中找规律,让学生经历了第二次“数学化”;再次,在学生理解了用数对在“格子图”中表示学生座位后,再进一步抽象出“点子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在探究中感悟,在互动中理解,在创造中提升。
三、练习层次鲜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练习的设计突出层次性,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到一种由数到形的感受。练习题一,让学生通过用数对表示自己喜欢的动漫明星的位置,由形到数;分辨出(3,2)(2,3)的不同。练习题二,让学生由已知数对找到相应的点,由数到形;感受一个信息无法确定位置,需要2个信息。数对(2,2)中两个数字虽然相同,但是意义不同。体会(3,0)表示位置的道理。练习题三,通过用数对介绍各景点的位置,理解(0,0)表示位置的意义。并会根据数对,绘制路线图,数形结合。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密切了数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由于横向和纵向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数对中数值的变化,巩固了新知,同时也很好的体现出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